亚美体育

聆听那赛龙舟的响亮鼓点_人文特色_亚美体育 人民政府

亚美体育

当前位置:亚美体育 > 国际慢城 > 人文特色
聆听那赛龙舟的响亮鼓点
来源: 亚美体育 国际慢城 发布日期: 2021-11-26 10:04 浏览次数:加载中...... 字体:[ ]

在高淳老街紧邻的官溪河上,六月六龙舟竞渡,可算是民俗活动的重头戏。

高淳有句俗语,“船上人不着急,岸上人挟破把伞”,说的就是观看龙舟竞渡时的紧张心情。后来,此话被引申为当事人不着急,旁观者干着急的意思,这实在是对划龙舟汉子们的极大误解——他们在比赛中争先恐后,怎会不着急!

划龙舟这项民俗活动,历史悠久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记载:“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,土人追至洞庭不见,湖大船小,莫得济者,乃歌曰:‘何由得渡湖’?因尔鼓掉争归,竞会亭上,习以相传,为竞渡之戏,其迅楫齐驰,棹歌乱响,喧振水陆。诸郡皆然,而南郡尤甚。”可见,早在隋朝,龙舟竞渡就已演变为竞技活动,在民众中深受欢迎。

以往,高淳境内竞渡型龙舟主要分布在地处圩区的薛城、砖墙、保胜、丹湖、狮树、沧溪等地。非竞渡型龙舟,大多在地处胥河两岸的东坝、固城两镇。

高淳竞渡型龙舟形如柳叶,舟长一般是8米,舟首绑扎龙头,舟尾绑扎龙尾;舵长一般是6米,舵的中部绑有一束柳树枝。木桨绘有双龙戏珠彩画,书有“蛟龙入海”、“腾云架雾”、“风调雨顺”、“五谷丰登”、“人寿年丰”等字样。锣鼓置于龙舟中部,有鼓架,架边吊锣。不过,锣鼓置放形式,这只是文献所载,现实中也有变数。记得儿时在芦溪河看龙舟竞渡,锣鼓已被一容量为三百斤的铁皮油桶替代,由一壮汉持两根粗木棒击打,那声响,虽没有了锣的响亮与鼓的厚重,却极其粗狂,节奏感强,响彻云霄,令人振奋,也难怪“岸上人挟破把伞”了。

每条龙舟一般有九对十八人组成划手,分坐龙舟左右,另设有掌艄一名,锣鼓手一名,共二十名人员。

每年的阴历六月初六,是龙舟竞渡的日子,在高淳圩区的官溪河、横溪河、茅城河以及其他河道中,都有龙舟矫健的身影。这一天清晨,由族里的长者主持,经过必要的祭祀以后,划手、掌艄、罗鼓手们在鞭炮锣鼓声中登上龙舟,各就各位,与邀约而来或临时搭配的其他龙舟展开激烈的角逐。参与角逐的龙舟数量不限,赛程长短也因地而异。竞渡的过程在俗语中称为“赛棹”(sai zao)。应和着节律鲜明的锣鼓声,划手们齐声高喊“划赛——划赛——划赛——”,划桨的动作整齐划一,龙舟像离弦之箭,一路劈波斩浪。

俗语说,“六月六,水头伏”。地处长江下游的高淳地区,史上水患严重,到了这个时节,雨季即将过去,大水不会再来,若无洪涝灾害,一年的收成应该有了保障。民众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划龙舟,也是对主管降雨职责的龙王爷的一种感恩吧。

据老人们回忆,过去在赛棹的过程中,为了争“上水”,抢得有利的位置,相邻两艘龙舟的划手是可以用桨互相设障甚至攻击的,此时的械斗仿佛已经合法化,能被最大限度地容忍。但这种争上水的械斗,有时却被用来发泄族姓之间的私愤,故伤人之事时有发生。上世纪70年代中期,龙舟竞渡中有时也会出现群殴现象,以至于有关方面开着机动船在河中追赶,抓到人即带回进行教育。

龙的精神内涵是团结融合、自强不息,这种精神通过多种民俗活动传递融化在每一个龙的传人——普通老百姓的血液里。龙舟竞渡既是一项民俗活动,又是一项适合高淳圩区河道纵横特点的水上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,现在已经日渐规范化、文明化了,在提高村民身体素质,凝聚各村各族感情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。

2008年,砖墙六月六赛龙舟被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近年,有志于研究高淳地方文化的学者和艺人,整理出了高淳的“龙舟号子”,并用高淳方言进行演唱。龙舟竞渡依然在继续着它的行程,高淳老街之旁的官溪河里,欢快的流水仍在聆听着赛龙舟那响亮的鼓点。

分享到
聆听那赛龙舟的响亮鼓点_人文特色_亚美体育 人民政府

亚美体育